
自从特朗普掌握美国政权以来,全球政治逐渐走向保守主义,尤其是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也在这股潮流中逐渐右转。如今,日本自民党即将选出新一任首相,而党内的五位候选人纷纷提出各自的政策,希望赢得支持。然而,不管他们的施政纲领如何变化,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日本人优先”的原则。
这意味着,日本未来将对外国人,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华人,采取更为严格的政策。在日本,华人是最大的外国人群体,约有120万人。随着日本政治向右倾斜,这些华人面临的处境可能发生变化。然而,有关候选人将采取“强硬政策”针对华人的说法,听起来似乎令人不安,但经过深究,很多言论其实并没有实质依据,更多的是选举期间的空洞言辞和无根据的炒作。
展开剩余82%日本的五位首相候选人,各自在竞选中提到“日本人优先”这一口号,似乎为了拉拢国内的保守选民。高市早苗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展现自己对外国人的立场,她甚至提到奈良公园的鹿遭到外国游客骚扰,认为应加强对外国人政策的限制。然而,奈良公园管理方很快就出来否认,表示从未收到过相关投诉,而她举的“例子”也被证明完全不实。显然,这样没有实际依据的言论,若真成为政策,也难以得到实施。
此外,虽然日本的外国人群体总数约为520万,其中华人占据了接近四分之一,但这些人并不是随便就能被排斥的。根据日本出入国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其中有约26万人持有永住资格,还有不少华人持有技术或经营管理签证,这些人已深深扎根在日本社会,尤其是在日本的制造业、电子产业和中小企业中,很多华人担任着关键岗位。如果真的对华人采取“强硬”政策,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这些行业,失去华人劳动力的企业将面临生产线停摆、餐馆关门等局面。
再者,日本当前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9%,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日益严峻。根据总务省的报告,光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劳动力缺口,就高达180多万。因此,即便某些候选人在竞选时做出过激言论,考虑到经济现状和社会需求,真正实施“打压华人”的政策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有关“日本对外政策变得更加保守”的说法,也被夸大了。早在十年前,日本右翼政客就曾煽动类似的情绪,指责外国人抢占资源,甚至将犯罪率的上升归咎于外国人。但这些言论都没有实质性依据,经调查后发现,外国人犯罪率实际上在近十五年内并未上升,反而因为签证管理趋于规范,犯罪率下降了近30%。
实际上,很多关于“强硬对待外国人”的言论,背后往往是日本政府在国内政策上没有做好,比如社区管理不力、产业升级滞后、民生问题解决不到位,于是就将责任推给外国人,转移公众的注意力。然而,尽管部分候选人在竞选中提出强硬对策,现实情况却显示出明显的矛盾。去年年底,日本政府甚至宣布放宽了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政策,10年多次签证的停留时间从15天延长到30天,而且签证申请材料简化了很多。今年年初,政府又表示扩大“特定技能签证”的适用范围,目的是吸引更多中国技术工人来日从事护理、建筑等行业。
可以说,尽管竞选时的言辞偏向保守,但在经济实际操作中,政府的态度却完全不同。一方面,他们喊着“对外国人强硬”,另一方面,又放宽签证政策以吸引更多外劳,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不难看出日本政府在维护经济利益与迎合保守派选民之间的微妙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120万在日华人中,许多人已经在日本扎根多年,甚至是二战后就留在日本的华侨后代。这些人早已融入日本社会,不仅在教育、政府、公益等多个领域做出了贡献,而且很多华人企业也在促进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如果真的对这部分群体采取强硬措施,不仅会引发华人社群的反感,恐怕连日本社会的许多层面都会产生强烈反应。
最终,那些指责五位候选人“威胁华人”的声音,实际上是忽视了日本的现实情况。120万华人群体对日本经济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缓解劳动力不足、刺激消费、推动贸易,并且在推动中日之间的合作上起着桥梁作用。因此,无论谁成为日本的下一任首相,都不太可能冒着损害经济利益的风险去实施对华人的“强硬政策”。
简而言之,“针对华人”这一说法,更多是竞选期间的言辞放大,缺乏实际的政策依据,也与日本的经济需求背道而驰。如今,若真的想要“开刀”这一群体,首先反对的恐怕是日本的企业和普通民众。
发布于:天津市盛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