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舰上歼-35隐身战机通过电磁弹射起飞的画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在航母技术上的新突破。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展示,更是在告诉大家,中国的第三艘航母已经不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开始朝着构建一个成熟的作战体系迈进。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加稳健和深远。
在九月份公开的测试视频中,除了歼-35战机,还包括歼-15T和空警-600预警机。这些不同类型、不同重量的舰载机都成功通过电磁弹射起飞并完成着舰,这证明了中国在电磁弹射技术和舰载机协同作业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电磁弹射系统的顺利运作,展示了整个系统的成熟度,而不仅仅是单个装备的演示。
电磁弹射技术是航母用来帮助飞机起飞的“超级弹弓”。与之前的滑跃起飞方式相比,电磁弹射对飞机的损害更小,并且能够起飞更重的飞机。这意味着像空警-600这种大型固定翼预警机也能够搭载到航母上。空警-600虽然外形笨重,但它的作用却至关重要。它就像航母编队的大脑,能够提供远距离的预警能力和指挥更多战机的协同作战。这使得航母编队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填补了远程预警指挥的空白。
展开剩余62%这一技术进步,让周边国家感受到了压力。印度退役的海军中将卢特拉明确表示,中国还未展示所有的技术实力,未来可能有更大的突破。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福建舰已经展示了常规动力和电磁弹射的强大潜力,下一艘航母如果采用核动力,将带来更加可怕的战略威慑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根据卫星影像和一些官方消息,有关004型航母的设计可能已经在进行,并且很可能会采用核动力。这种航母的优势在于其“无限”的续航能力,能够长时间在远洋执行任务,无需频繁补给燃料。这是一个国家迈向全球海军力量的标志。
与之相比,印度的航母计划就显得相对滞后。印度曾在2015年提出建造“维沙尔”号核动力航母的计划,但十年过去了,这一项目进展缓慢,依然停留在蓝图阶段。印度现役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虽然号称是国产的,但其核心技术和系统大量依赖进口。这种依赖外部供应链的模式,在战时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福建舰的成功,象征的不仅仅是一艘航母的服役,更是中国完整工业体系和持续技术积累的体现。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从改装到完全自主设计建造,中国一步步解决了技术瓶颈,积累了强大的作战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比单纯购买或组装几艘军舰更为坚实和长久。
福建舰的亮相,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证明了当前的技术实力,也预示着未来更大的发展。当004型航母的设计逐渐浮出水面时,整个西太平洋乃至全球的海上力量格局,可能会因此发生重大变化。
发布于:天津市盛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